主页 > 唯美句子 > > 正文

见贤思齐的名人素材【88句精选】

见贤思齐的名人素材【88句精选】

见贤思齐的名人素材 1、苏小妹听后却说:“哥哥你自以为大获全胜,其实今天你又输了!” 2、杜甫在参加考试前,情绪高涨,踌躇满志,以为因此即可身登“高津”,一张宏愿;却不...

见贤思齐的名人素材

1、苏小妹听后却说:“哥哥你自以为大获全胜,其实今天你又输了!”

2、杜甫在参加考试前,情绪高涨,踌躇满志,以为因此即可身登“高津”,一张宏愿;却不料事与愿违,高扬的理想于顷刻间即成泡影。他旅食京华,经济日趋拮据,生活也日益贫困。为了改变这种处境,他首先向尚书左丞韦济请求汲引。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人外有人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词句出自《论语十则》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9、戒骄成名

10、这种观察和思考的过程即是榜样的作用,榜样就是那些被我们观察和思考的优秀和不足的人。

11、这也是很多成功人士和名人都具备的特质,他们都有一些优秀的榜样启迪和帮助过他们。

12、苏小妹说:“佛印禅师内心纯净而光明,好像有佛光照耀!所以看谁都像是佛;哥哥的内心好像比较阴暗,还可能有污秽,所以看禅师像一堆牛粪。你们二人的内心境界,谁高谁低,不是一目了然吗?”……东坡赮然。

13、后杨震又升任东莱太守。往东莱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经他推荐而任昌邑县令的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14、杨震说:“我们是老朋友了,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15、现代社会中,榜样对于人们的影响依然巨大,许多成功人士都有着自己的榜样,通过学习榜样的优点,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成就。

16、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17、苏东坡见佛印禅师胖胖的,穿了一件黑色僧袍,盘腿坐在那里,黑乎乎的一堆。便说:“和尚像一堆牛粪。”

18、晏子离席,恭敬地回答说:“我的'妻子现在确实是又老又丑,但是我也见过她年轻漂亮时候的样子啊!我与她一起生活已经很久了,从她年轻漂亮的时候,直到变得又老又丑。她将终身托付于我,而我也接受了她的托付。君王想把女儿赐婚给我,但是我怎么可以辜负我妻子的托付呢?”晏子拜了又拜,辞谢了君王的恩赐。

1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是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20、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2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2、这句话意味深长,表达了一个人应该通过学习榜样来提高自己,同时也要通过思考和总结来获取更深刻的道理。这句话也成为了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言之一,深受人们喜爱和引用。

2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慎独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或方法,称“慎独为入德之方。”

25、在《管子·牧民》中,管仲曾经利用成人、教育等方式,让子女们接受正面的榜样影响,以求达到治国平民的效果。

26、杨震后来调任涿郡太守。为人廉洁奉公,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靠步行。老朋友中有人劝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产业’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

27、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出自黄炎培先生。

28、接着佛印禅师反问苏东坡:“你看老僧像什么?”

29、杨震,东汉时华阴人,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杨震教书二十多年,50岁才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任职期间,曾举荐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

3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见贤思齐的名人素材

31、柳公权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

32、还有许多情况,现场自始至终都只有当事者自己一个人,这时也能做到“慎独”,那就是修身的极高境界了!

33、具体来说,通过学习和模仿优秀的榜样,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获得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大。

34、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出自《大学》

3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6、修身的名人故事2

37、正心就是通过修为,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堂堂正正,纯净而光明。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1、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里看看去吧!”

42、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43、"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这句话来自于著名的中国作家鲁迅先生的名言,其原文是:“榜样是见得到的,道理是想得到的。”

4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为大家分享了关于修身的名人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45、钱穆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化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涵盖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对中国近现代哲学、文化传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在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赞誉。

46、晏子婉拒君王赐婚,不让糟糠之妻下堂,表现出君子风范,传为千古美谈!

47、有一天,他们又斗起禅机来了。苏东坡首先问:“和尚,你看我像什么?”

48、杜甫怀着无限愤慨的心情,写下《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向自己的尊长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诉说了自己卓著的才华和远大的抱负,其中“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两句以当时名人的反应再次印证了自己的无伦才华。你看,北海太守、著名书法家李邕请求与他见面,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王翰愿意与他作邻,从侧面映衬了诗人卓越的才华。诗中通过扬雄、曹植的相比,通过李邕、王翰的赏识,突出了自己少年即具的非凡才能。这种才能不仅仅是文学上的,而是借文学显示了自己才华出众、令人瞩目。充分表达了杜甫的见贤思齐,心忧家国天下的情怀。

4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50、晏婴(晏子),历经齐国三朝,辅政长达54年。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聪明过人,能言善辩,而最为后世称道的,是他的高尚品德。

51、”这句话指出了榜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52、“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53、结论: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出自《管子》。

54、原因:《管子》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哲学文集,其中提到了“榜样即看得见的道理”这一观点。

55、“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这句话来自于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学者钱穆先生的名言,全文是:“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而不是听得见的力量。”这句话强调了榜样对人的影响力,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而不是单纯的言传身教。钱穆先生认为,榜样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人们的行动和表现中,通过身体力行来影响和激励他人,从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56、晏子辅政,屡谏齐王对内薄赋轻刑,对外睦邻友好。晏子为人廉洁无私,生活简朴,虚怀若谷,乐观豁达。晏子位至卿大夫,食田七十万。他的结发妻子已经成了颤颤巍巍的老妇人,满脸皱纹,一头白发,穿着粗布衣服。但是晏子与她仍然相敬如宾,相互恩爱。

5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8、因为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通过观察优秀的人,能够激励自己不断提高,同时也要在观察到不足的人时反思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59、同时,这一哲理也告诉我们,不仅要有好的榜样,还要具备发现和思考的能力,才能在观察榜样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60、《论语十则》是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课本中的第十课,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见贤思齐的名人素材

61、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他在文中写到:“榜样是看得见的,是有形的,道理是想得到的,是无形的,两者都是我们可学的东西。”

62、通过分享和传承榜样能够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63、佛印禅师听了,并不嗔怪,只是微笑不语,还悠然自得地闭目养神。

6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65、修身的名人故事1

66、他说:“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67、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杜甫从洛阳来到长安,参加翌年举行的一次“制举”考试。这次考试于第二年正月举行。主持这次考试的就是当时的奸相李林甫。李林甫为了排挤贤才,堵塞言路,就故意玩弄花招,让全部考生落第,却上表玄宗谎称“野无遗贤”。

68、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

69、慎独,即是自律,是极高的道德标准,指在独自居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循法度,恪守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人前人后都是君子。

70、立身,就是指人应该以一身正气而立于天地之间,正气是指人应该努力培养的美德。人应该向贤者学习,使自己也具有贤者那样的美德,这就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的意思。

71、内容延伸:除了《管子》之外,其他古代经典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观点,如《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提法。

72、佛印禅师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学士像一尊佛。”

73、因为在《大学》章句中有这样一句话“近者榜,远者迩之”,意思是说身边有好的榜样可以影响我们,而我们也需要去远方追随更好的榜样。

74、榜样是看得见的这一哲理出自《论语》。

75、杨震深夜却金,在现场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表现了“慎独”的美德!

76、齐景公看到晏子数十年如一日,为齐国的内政外交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晏子既赏识又敬重,想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他。于是景公就找了个借口,到晏子家去喝酒。景公看见晏子的妻子,问道:“这就是你的妻子吗?”晏子说:“是的。”景公说:“啊!这么老这么丑啊!我有一个女儿,既年轻又漂亮,就让她嫁给先生侍候你起居吧。”

77、这句话的哲理是强调榜样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有好的榜样来指引我们的方向和行为。

7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9、同时,榜样还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8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1、苏东坡回家后高兴地将事情经过告诉他的妹妹,说:“我与和尚斗禅机,总是输给他,今天总算赢了一回。”

82、回答:见贤思齐,家乡名人我知道:比如我们家乡的名人孟子

83、苏东坡惊问:“此话怎讲?”

8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85、关于修身的名人故事

86、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这时,一个卖豆腐脑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他很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柳公权递过自己写的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得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老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值不得在人前夸。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儿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几个小伙伴都停住笔仔细听老人的品评,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你偏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87、修身的名人故事3

88、关于这个问题,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出自于中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论语》中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说我们身边都有被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只需要认真观察和学习,我们就能够在这些榜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中,并在现代社会中也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