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 正文

程颢 程颐理学观点-集锦56句

程颢 程颐理学观点-集锦56句

程颢 程颐理学观点 1、北宋程颢、程颐:提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进而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观点,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掌...

程颢 程颐理学观点

1、北宋程颢、程颐:提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进而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观点,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

2、代表人物以及主张

3、南宋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提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4、朱熹(南宋)1.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5、程朱理学的主要主张是: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6、①理气论:朱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现实世界中,理、气不能分离,但从本原上说,理先于气而存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7、理学,基本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子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

8、核心思想和实质:理学,又名为道学。

9、程氏兄弟把“理”(有时亦称“天理”,两者内涵相同)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10、万事万物各有一理,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

11、“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12、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13、积极:通过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将儒学提升到哲学的思辨高度,使它更加地精致完备。消极:但它过分提高三纲五常,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压制人的个性自由和特长发展,是历代帝王维护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

14、宋明理学,是指两宋至明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代表人物有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灏,南宋的杨时、朱熹、吕祖谦、陆九渊、林希逸等,明代的王阳明、朱德之等。

15、程颢、程颐是理学的奠基者,后人统称为二程。尽管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唯心主义者,但是,程颢的思想有着较多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程颐的思想有着较多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因为,哲学史上的任何一种学说的形成,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16、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得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越

17、由于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就同一时期的某些人物、某一种学说、某一种哲学思想应该是有同有异的。

18、)程朱理学

19、程颐、程颢、朱熹三人的理论加在一起成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强调理,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理而后有物,朱熹后又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主张格物致知,但强调格物的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真谛并非求科学之真。

20、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理而后物。(核心思想)

21、他还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

22、所以,宋明理学注重实践,主张心性正、兼爱、诚信等,对后世影响深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23、把天理和论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24、)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25、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6、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27、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28、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有以下几点:

29、(1)“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30、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他有不同的名称,如天、道等),而且他是善的,他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程颢 程颐理学观点

3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朱熹、王阳明等,其主张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32、因为在宋明理学中,强调通过对世界万物的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33、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4、主要观点是“存天理,去人欲”。程朱理学片面的修改了孔子关于理学的观点,集中强调对人性的遏制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要求所有人都心怀儒学而忘记私欲。

35、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36、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

37、在穷“理”的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程氏兄弟主张“去人欲,存天理”。

38、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

39、②心性论:其基本观点是:“心有体用”、“心统性情”,并且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说明朱熹心性论的基本特征③认识论:朱熹对“格物”的解释,认为一是“即物”即接触事物,二是“穷理”即研究物理,三是“至极”即穷理至其极;④功夫论:在修养功夫方面,朱熹主张“主敬涵养”,而人们学习和道德修养的目的,朱熹认为就在于“存天理,去人欲”,这一结论一方面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意味,但另一方面,在伦理学上则有用理性原则来作为社会普遍道德法则的意义。

40、代表主张:

41、②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42、程朱理学,是由程颢、程颐兄弟创建,在朱熹手中集大成的宋代重要理学派系。由于其后来成为官方尊奉的正统学术思想,因此又被称之为宋明理学。

43、北宋程颐、程颢的思想:

44、(2)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

45、存天理、灭人欲。

46、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47、南宋朱熹: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白道德之善,而不是追求科学之真。

48、(2)朱熹的思想主张:

49、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50、)南宋: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51、而且,认为“知”和“行”应该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只有将认识融入到实践当中才能真正掌握并得到实现。

52、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53、)北宋:程颢、程颐(合称“二程”)

54、相同点:都是对孔孟,董仲舒等儒学的发展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唯心主义思想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不同点:朱成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的方法来把握理,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55、程颢程颐(北宋)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先物后

56、程朱理学,亦称为“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其由北宋时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