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 正文

精选论语中有名的句子孔子【65句】

精选论语中有名的句子孔子【65句】

论语中有名的句子孔子 1、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 2、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 3、孔子说:“一个君子啊,就应该专心的追求和践行‘道’,不要把心思...

论语中有名的句子孔子

1、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

2、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

3、孔子说:“一个君子啊,就应该专心的追求和践行‘道’,不要把心思放种庄稼、种菜上,你们去耕地,也不一定能种好,很可能还会饿肚子,你们好好悟‘道’,有了真本事,还怕以后没有好工作吗?君子只会担心自己有没有真正的领悟到‘道’,是不会去为贫苦担忧的。”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7、子路问:“闻斯行诸?”

8、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9、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10、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1、扩展资料: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子曰:“有教无类。”

14、《论语雍也篇》中

1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6、子曰:“闻斯行之。”

17、子曰:有教无类。

1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0、冉有问:“闻斯行诸?”

21、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2、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4、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2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6、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7、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什么区别。

28、答:释义

2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0、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论语中有名的句子孔子

31、《论语卫灵公篇》中。

3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3、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3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5、《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6、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8、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39、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1、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42、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43、在这章经文中,孔子的这句话,不仅是他一生育人的准则,其重要意义在于他肯定了教育平等的思想。人人都享有教育的权利,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这种平等的教育思,正是当今我们所遵循的教育思想。伟哉孔子!

44、答: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句子有:

45、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啊,可以让他去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

46、《论语》一书中,孔子夸人的经文很多,今举其一例。

47、《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4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5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1、出处: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卫灵公》

5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3、这章经文只有一句话,但孔子对弟子冉雍的评价却非常高。在孔子所教育的弟子中,直接评价一个人可以做一个地方长官的,冉雍是甚中一人。

5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5、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56、过,则匆惮改。

57、指的是君子只忧愁自己的为人,不忧愁是否贫穷。

5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0、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中有名的句子孔子

6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3、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6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