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 正文

论语十则是孔子教导学生时所说的十段话47句

论语十则是孔子教导学生时所说的十段话47句

论语十则是孔子教导学生时所说的十段话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论语十则是孔子教导学生时所说的十段话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4、【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5、《论语》十二章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礼乐呢?”

8、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9、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10、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1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4、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15、孔子说:“君子通晓的是道义,小人只通晓利益。”

1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7、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18、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19、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20、论语十二章

2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22、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3、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24、《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2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26、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7、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28、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29、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30、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论语十则是孔子教导学生时所说的十段话

31、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32、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33、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34、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35、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3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37、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38、【朝代】先秦

39、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0、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

4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4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4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4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6、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7、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