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 正文

现代读书名人汇总50句

现代读书名人汇总50句

现代读书名人 1、目不窥园 2、两弹元勋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3、欧阳修:父亲去世,母亲用荻秆(芦杆当笔)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宋仁宗天圣七年国子学广文馆试、国学解...

现代读书名人

1、目不窥园

2、两弹元勋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3、欧阳修:父亲去世,母亲用荻秆(芦杆当笔)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宋仁宗天圣七年国子学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中监元和解元。天圣八年礼部省试获第一为省元,为“连中三元”。同年殿试十四名,二甲进士及第。

4、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5、中国现代名人有邓稼先---娃娃博士。

6、海瑞:父亲海翰无所作为,只是个廪生。嘉靖二十八年乡试中举。

7、商辂,是出生寒门,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

8、历史中寒门出生的名人有很多。隋炀帝科举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因为九品中正制而造成的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让寒门仕子有机会走进官场,所以在此之后就有很多寒门子弟出将入相。例如当场时的韩愈、白居易,宋代的吕蒙正、张齐贤、王曾、宋庠、宋祁、王禹偁、蔡襄、三苏等都是寒门平民出身、靠科举进去仕途的。

9、刺股悬梁

10、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11、元结:三岁丧父,天宝十二年进士及第。

12、鲁迅老师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念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刻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严寒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措施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厥后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3、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董仲舒传》)。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14、韦编三绝

15、什么乞丐中了举人,寒户平民中了状元,那是说书唱戏。范进中举我们知道,他一辈子啥也不干,就是读书,考学,考不中,再读,再考,家里没有几十亩的土地供养,怎能经的他这么折腾?有兴趣可以查查资料,过去考中进士的都是一方豪门大户,寒门平民是与之无缘的,充其量读到秀才就算祖坟冒青烟了。

16、所谓寒门平民,按成分而言的话,最高算中农,也就是一年的收入,在生活上能达到自足。富农丶地主就不属寒门平民,他们比较富裕,是平民但不寒户。

17、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18、凿壁借光

19、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

20、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21、于谦:父亲于彦昭隐居家乡钱塘不仕。永乐十九年辛丑科进士。

22、一个也没有。

23、李商隐:少年时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

24、囊萤映雪

25、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门路.”人为生存,为了考学,冒死的读书,有人甚至说书籍是生存的敲门砖,有了事业即可不要书.对付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到,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严,逻辑使人善辩.”在我看来,念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为考试,而在念书,若只为考试而读,那变是读

26、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27、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

28、范仲淹: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

29、关于学习、学有所成的名人事例:

30、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现代读书名人

31、吕蒙正,宋朝太平二年中状元,最后官职到宰相,出身贫穷。

32、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33、论据:鲁迅嚼辣椒驱寒

34、欧阳自远---嫦娥之父。

35、李鸿章,长期在家乡以课馆为业。道光二十三年,他入选优贡并奉父命入京应翌年(甲辰)顺天乡试,一举中试;二十七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

36、韩愈:幼时父兄俱亡,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困苦与颠沛中刻苦读书,唐德宗贞元八年登进士第。

37、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孔子世家》)。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

38、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39、杜衍,大中祥符元年,杜衍登进士第,自幼失怙,母亲改嫁钱氏,少年时投奔母亲,却不容于继父,生活非常落魄,以帮人抄书为生。

40、过去,孩子上学靠私塾,达到中农生活水平的家庭,充其量几个差不多生活水平的家庭合请一个先生来教孩子,目的也就是让孩子识几个字罢,想把孩子培养成进士,在他们来说那是做梦,不用说无那个经济实力,就是光工夫也耽误不起,孩子有了体力,首要的任务是下地干活挣饭吃。

41、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

42、孟郊: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贞元八年进士不中,贞元九年再不中,贞元十二年得中进士。

43、王曾,王曾八岁时父亲去世,叔父收养了他并资助他完成学业。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

44、林则徐:父亲教书先生,嘉庆九年乡试第二十九名,中举人。

45、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46、牛角挂书

47、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见《晋书·车胤传》)。

48、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49、徐光启:父亲徐思诚家道中落,务农为生。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万历三十二年43岁时中进士。

50、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