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 正文

表现诗人淡泊名利-摘抄80句

表现诗人淡泊名利-摘抄80句

表现诗人淡泊名利 1、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一生追求的是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淡泊名利、不图私利一直是他的行为准则。 2、这些名人都展现...

表现诗人淡泊名利

1、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一生追求的是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淡泊名利、不图私利一直是他的行为准则。

2、这些名人都展现了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追求的真诚。

3、他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十分执着,对于金钱和地位并不在乎。

4、居里夫妇为了怕人打扰不添置家具;

5、哲学家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不论身份、地位,也不追求富贵,倡导“逍遥游”,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态度。他认为世俗俗事是虚妄,只有心灵自由才是真实。

6、荀子主张淡泊名利,认为名利是人性的弱点,只有放弃名利,才能真正实现人性的完善和升华。

7、除了梁启超,还有诸如郭沫若、钱钟书等名人也被人们视为淡泊名利的代表。

8、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9、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他返璞归真、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

10、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以文学为志向,淡泊名利,这在他的诗文中多有体现。以下是他淡泊名利的几个事例:

11、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诗以叙描的口吻开头,对画中所绘梅花的“艺术原型”进行了交待:我家洗砚池边的一株梅树,朵朵梅花漫枝竟放,犹如以淡墨点染而成。

12、庄子庄子是楚庄王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他生活困顿,却鄙弃权势名利,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庄子和惠子是多年的好朋友。那一年,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对惠子说:“庄子这次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啊!”惠子信以为,派人在国中搜寻了三天三夜,欲阻止庄子前来。有一天,庄子突然来到惠子的官邸拜见惠子。惠子开门见山地询问庄子这次来访的目的。庄子知道惠子的疑虑,于是给惠子讲了一个故事。庄子说:“南方有只凤凰。这凤凰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竹子的果子不食,非甜美的泉水不饮。有一次,一只猫头鹰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巧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愤怒地大喝一声:‘吓!你也想来吃鼠肉吗?’凤凰鄙视着猫头鹰,哈哈大笑,扬长而去。老朋友,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庄子的这个故事一讲完,惠子顿时羞愧无语。在庄子看来,无论权势有多大,对于他而言都只是“腐烂的老鼠“!

13、陶渊明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渊明为了家中的生计,前往距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就在这年的冬天,陶渊明在彭泽县上任八十一天时,恰逢浔阳郡的督邮前来彭泽县巡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是个名叫刘云的人,他凶残狠厉的为人以及贪婪的个性在附近非常有名,每年两次都以巡视为借口向各县索要贿赂,如果不给贿赂的话,他就会栽赃陷害那个人,因此,他每次巡视完毕后都是满载而归的。这次前来彭泽巡视的督邮是个非常傲慢又庸俗的人,他一到达彭泽的旅馆,就命县吏叫县令去见他。陶渊明虽然相当瞧不起那些贪图富贵、狐假虎威的人,但是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就立马动身去了。没想到的是却被县吏阻拦,而且还被告知参见督邮需要身穿官服,并且要束上大带,不然是失礼的表现,会被督邮趁机大做文章的。这下子,陶渊明再也不能忍受了,长叹一声后说自己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小人献殷勤呢。说完之后,陶渊明就取出自己的官印,并且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彭泽,而彭泽县令这个官职陶渊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14、钱钟书甘于寂寞,淡泊名利;

1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表达了他对人类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16、莱特兄弟

17、梁实秋的淡泊名利精神,彰显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博学的才华,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18、汉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荀子

19、明嘉靖年间,徐阶与孙承恩同为尚书,他们住得也很近。徐阶家里宾客很多,应按不暇,而孙恩一向不爱交游,退朝回家就闭门不出。一天,孙承恩身穿布衣,一面晒太阳,一面读书。家中仆人在劳窃窃私语:“都是尚书,他家车马盈门,我家相公门上鬼都不来,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孙承思听了这话,把仆人叫过去,对他们说:“你们想到哪里,就去哪里好了。留下我一个人,让鬼背去算了。”

20、开元二十八年,两京的一斛米才两百多文钱;天宝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马是9550文。也就李白这种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换来一百篇诗,把诗折成稿费差不多能把酒钱折完。但以长安之富庶,货产之丰富,李白下的这个馆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21、佛教长老法海:在成为佛教门下前,曾是著名编剧,但此后舍弃荣华富贵,出家修行。他常说:“人活在世上,有两个最难的东西。一个是贪,一个是狂。凡人有这两个病,就不能淡泊,就不能得到平静。”

22、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他一生淡泊名利,不喜欢攀比和追求物质财富。

23、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4、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25、这些名人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名利不太在意,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

26、李白下馆子

27、王冕《墨梅图》

28、文章家何乐之:生活一贯节俭,崇尚贫贱清雅的生活方式,对名利极为淡漠。他甚至在得知自己获得某个文学奖时,选择自我拒绝。

29、荀子在他的著作《荀子》中,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观点,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思想观点都是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精神。

30、他们的淡泊名利的思想和行为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和人生价值,追求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而非被外在的名利所束缚。

表现诗人淡泊名利

31、老子:《道德经》中强调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认为名利会带来无尽的忧患和纷争,只有去除名利才能归于真我。

32、塑造了王冕、虞育德、杜少卿等淡泊名利的士人。

3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赏析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34、诸葛亮诸葛亮曾六出祁山,做了一番大业,但他生活简朴。他倾全力去做事,未曾经营家业,更不图个人享受。死后他内无遗帛,外无赢财。他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现出追求理想的君子之风。(三国时期诸葛亮所著《诫子书》。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35、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唐代的量酒单位是小斗,一斗约合2000毫升。李白的酒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半打下去就开始说胡话了。那么这一斗酒值多少钱呢?李白自己的诗说:“金樽美酒斗十千。”一斗是十贯,可真够贵的。

36、陶渊明在担任太守期间,曾经要求朝廷将自己调往故乡。当朝廷问他是否想转到更高的职位时,他回答:“若在五侯之上,便难以自得。此外,尚有母在,何忍携老去远?”可见,他选择放弃更高的职位,回到故乡,陪伴母亲度过晚年。

37、王冕,历史上实有其人,作者对其形象进行了加工,小说中的王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不在意功名,也不喜交友,平时就自己一人闭户读书。他不畏强权,像危素这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派人请他时,他都避而不见,他心中忍受不了那些财主老爷们飞扬跋扈,作威作势,不愿再为其作画。但朱元璋上门请教如何治理天下时,王冕却与其促膝长谈。王冕无心仕途,不愿追求功名富贵。

38、看末句,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9、诗人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李白笔下,所谓的淡泊名利,其实就是勇敢追求自己,不愿为了名利委屈自己的魄力。

40、他们之所以能够淡泊名利,是因为他们有着超脱凡俗的思想和追求,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内心修养和人生价值,而非追求外在的名利地位。

41、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42、居里夫人

43、钱钟书一辈子甘于寂寞,写出《围城》后轰动一时,但他对于名利一概坚辞。

44、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及文学才华成为了一个代表诗人形象。在李白的诗中,他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而并未过多关注功名利禄。

45、陶渊明辞弃官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佳话。他们都学会了拒绝名利与金钱的诱惑,他们是我们的楷模,因此流芳千古。

46、文天祥: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出生于豪门,但在面对政治风波时坚守正义,不为名利所动,最终被害殉国。

47、诸葛亮曾六出祁山,做了一番大业,但他生活简朴。他倾全力去做事,未曾经营家业,更不图个人享受。死后他内无遗帛,外无赢财。他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现出追求理想的君子之风。(三国时期诸葛亮所著《诫子书》。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48、他只是想洒脱地生活,随心所欲地写诗,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是我们现代人需要学习和追求的。

49、在他的一生中,他除了创作诗歌,几乎没有别的追求。他在诗歌领域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他并不争名夺利,也没有被金钱和权力所迷惑。

50、他们不为权势和财富所动,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升华。

51、介之推功不言禄。介之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国主政后,介之推拒不以功邀赏,而偕其母隐于介休绵山。晋文公求贤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介之推母子守志被焚。

52、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

53、他的另外一位好友元稹知他爱茶,特写了一收宝塔诗相赠。晚年的白居易更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茶”,并开始以茶悟人生,洗涤热衷功名利禄的熏心,终博名“白乐天”,世称别茶人。

54、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并遍历诸有名大山,访求仙药。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虽则他时梁武帝多次赠官不受,但梁武帝有关国家大事都要向他谘询,所以时人对他有“山中宰相”的称号。

55、淡泊名利的名人有很多,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宋代理学家朱熹、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等等。

56、陶渊明曾经在《桃花源记》中写到一群人离开繁华喧嚣的城市,到一处荒无人烟的山中生活。这表明他的拒绝名利,选择自己安静的生活方式。

57、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58、有很多,比如中国古代的文学家陶渊明、唐代的诗人王之涣、宋代的文学家苏轼等等。

59、陶渊明(公元365-427年),著名诗人。陶渊明虽然很有才华,但是确实为了养家糊口也奔波过,他曾在彭泽县当县令。有一年郡守派一个督邮下来视察,督邮就是帮郡守跑腿的,但是视察结果是好是坏也是督邮嘴里说出来的,这个督邮很傲慢,到了旅舍就要陶渊明来见他。陶渊明这个人平时最不喜这种接机发号施令,小人得志之人,但是也得硬着头皮见,随机起身出门。谁知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参见督邮要穿官服,补可失去体统,不然没用好果子吃。陶渊明听后忍无可忍,并说到“我不能为五斗米像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留下官印和辞职信,愤然离去。

60、总之,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楷模。

表现诗人淡泊名利

61、年莱特兄弟成功地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后,兄弟两人名扬全球。虽然成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们却完全没把声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写自传,不参加无意义的宴会,也从不接待新闻记者。有一次,一位记者要求哥哥维尔伯发表讲话,维尔伯回答说:“先生,你知道吗,鹦鹉喜欢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怎么也飞不高。”

62、华盛顿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打赢了南北战争,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1月2日,华盛顿向追随他征战多年的将士们发表了告别演说,他公开表达了自己即将退役、过平民生活的热切愿望,“分离的帘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了。”两天后,华盛顿乘船离开纽约港。12月23日,华盛顿向大陆会议辞去一切公职,亲手交回了大陆军总司令的委任状,正式解甲归田,然后,回到他日夜思念的故乡弗农山庄。华盛顿的这一决定令人大感意外,这也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令后人称颂敬仰。

63、在中国文人墨客都爱茶,茶里有智慧、有文泉、有思涌。读过《长恨歌》、《琵琶行》的人都会吟上几句,答谢好友李宣写的一首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因缘我是别茶人”,表现茶人是位善于鉴茶识水的“别茶人”。

64、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他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精神。

65、虞育德,位列书末“幽榜”第一甲第一名。直到四十一岁才去乡试,中了举人;然后便是考两次都未中,到五十岁考中进士;后因如实报了年纪,被朝廷嫌弃年纪大本来想让他进翰林,最后让他去南京当了个国子监博士,是个闲职。但是虞育德不仅不抱怨,反而还十分开心,和别人说“南京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又和我家乡相近。”说罢,便带着妻儿上任去了。

66、他不仅有一批优秀的诗歌作品,还有着敏锐的感受力、惊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他的诗歌也深刻感动了无数人,至今依然流传在世人心间。他对于名利的淡泊,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仙”。

67、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68、淡泊名利是一种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追求,以下是一些淡泊名利的名人事例:

69、生活中,多少人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似乎只有成功的人生,才有存在的价值,只有闪光灯下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光彩照人。但是,淡泊名利的人也追求成功,但是他们追求的,是自己内心的成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非别人羡慕的生活。

70、大师倒茶开导困于苦恼的和尚;

71、这两句语气平静,色调朴素,著一“淡”字,暗示出梅花内向、深沉的性格特点,为下文进一步挖掘梅的哲理意蕴做了铺垫,这是实写“梅”。

72、戚继光:明朝将领,曾数次挫败倭寇入侵,他深知功名利禄之间的矛盾,辞官归隐,过起了安宁的生活。

73、相传在尧帝时期有一个贤者,名叫许由,品德高尚,才智过人,很受族人崇敬。尧帝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而他认为自己德才不如虞舜,严词拒绝了尧帝,并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后来,他在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再也不愿意与世俗社会交往。他把自己淡泊名利之志寄托于琴,作了琴曲《遁世操》。

74、在重耳得到秦缪公相助,得以返国时,与介子推一起追随重耳19年的咎犯担心先前出奔在外,多有犯冒犯重耳之处而假意请辞。介子推认为晋君历尽艰险,重返王座,乃上天相助。咎犯身为臣子,携功要君,惺惺作假,早有归隐之意的介子推耻与其为伍,于是借此机会归隐乡间。晋文公登基后,按功绩对臣子一一封赏,却唯独漏赏了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有人为介子推的遭遇抱不平,将一首诗挂在宫门口: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晋文公见后,派人召介子推,得知介子推已携老母隐入绵山,于是将绵山之地封与介子推,并改名“介山”。

75、陶弘景,山中宰相

76、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官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77、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78、陶渊明在他的诗中,也反复强调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例如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觉我如同丧考妣。家书两行泪,行路无草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看到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淡泊名利,追求田园生活。

79、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淡泊名利、自甘贫困。他的《将进酒》等诗歌不仅在当时的文坛上备受推崇,而且经过千年的传颂仍然被人们所喜爱。

80、弥尔顿17世纪英国杰出诗人弥尔顿,晚年双目失明,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著名史诗《失乐园》,这部诗长达1万行,共计12卷,可是手稿给出版商后,只得了5磅钱。然而弥尔顿并不在意,他所表现出来的君子本色令人佩服。正如马克思所说,弥尔顿是“出于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并非为了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