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 正文

肃然起敬的肃然怎么解释-通用54句

肃然起敬的肃然怎么解释-通用54句

肃然起敬的肃然怎么解释 1、肃然而立不是成语。它的意思类似于肃然起敬 2、“肃”的意思是“恭敬,严肃,”的意思。 3、肃然:庄严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佩服的心情。形...

肃然起敬的肃然怎么解释

1、肃然而立不是成语。它的意思类似于肃然起敬

2、“肃”的意思是“恭敬,严肃,”的意思。

3、肃然:庄严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佩服的心情。形容产生恭敬钦佩的感情。也作“肃然生敬”。

4、意思:恭敬的样子。

5、肃然起敬

6、肃:严肃,恭敬,

7、参观者来到岳王庙,望着正气凛然的岳飞塑像,不觉肃然起敬。

8、暗暗赞叹刮目相看

9、【解释】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10、肃然起敬中的肃是指严肃、庄严、敬畏,意为非常敬重、受到深深的敬意。

11、“肃然起敬的然”是一种修辞手法,表示对某事物或某人的肃然敬畏之情。

12、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13、例句:听完他那英勇救人的高尚行为,大家都肃然起敬。

14、【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15、【成语】:肃然起敬肃然起敬【拼音】:sùránqǐjìng【解释】: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起敬:引起敬仰。形容受到感动后流露出十分恭敬,钦佩的神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示例】: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近义词】:奉若神明、肃然生敬、油然起敬、肃然增敬【反义词】:漠然置之、不屑一顾、置之度外【语法】: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英文】:toregisterprofoundrespect【造句】:人们对周总理肃然起敬。

16、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17、肃字可以和许多字组词而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比如肃静,肃立,肃穆,肃清,肃杀等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18、必恭必敬,刮目相看,奉若神明

19、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20、肃然而立不是成语。

21、肃然危坐:肃然:十分恭敬、肃穆的样子;危:端正。十分肃穆而端正地坐着。

22、【反义词】漠然置之

23、成语解释:

24、肃然:十分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动或因敬佩等)表现出敬重的神态与心情。

25、“肃然起敬”的意思: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26、这位衣着简朴的老人多次给希望工程捐款,令人肃然起敬。

27、天都为我们付出汗水,让我肃然起敬。

28、油然而生,自然而然,

29、例如,“对于那位为人民利益勇敢奋斗的英雄,人们都肃然起敬。

30、一种~的心情迫使我从车窗往下看,只见这长长的一段高山沼泽地带的公路,全是用大石垒成的。

肃然起敬的肃然怎么解释

31、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道士》:“比入其室,陈设华丽,世家所无,二人肃然起敬。”(翻译:等到进入他的房间,陈设华丽,代家所没有,二人肃然起敬。)

32、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事迹,感人肺腑,叫人肃然起敬。

33、这个词的常见用法是用于形容对某种人或事物的崇敬、尊重之情。

34、是成语,表示恭敬地站立

35、肃然生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同“肃然起敬”。

36、“肃然起敬”的出处:

37、“然”在这里是一个表示“如此”的副词,用来加强所表达的感情。而“肃然起敬”,则表示一种高度的敬畏之情,在敬畏中也带有一种庄重、庄重的感觉。用来形容一个人或某个伟大事物非常得体,很能表达那种高峻的敬意。

38、“肃然起敬”的造句:

39、…的样子。

40、然“的样子”的意思。肃然,就是恭敬的样子。然就是形容词的词尾,理解成“的样子”。肃然、欣然、释然等词,都是这个意思,使用时需辨清。

41、【近义词】奉若神明、肃然生敬

42、顶礼膜拜,肃然生敬

43、不是成语,

44、油然而生肃然起敬

45、以肃然开头的成语只有三个,一个是肃然起敬,另外两个是肃然生敬和肃然危坐。

46、拼音[sùránqǐjìng]

47、sùrán

48、近义词:恭敬

49、例词:肃然起敬

50、不屑一顾,恨之入骨,令人齿冷

51、肃然而立,是指在一种严肃而装严的场合,大家严肃的站起来。很严肃的站着不动,

52、【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53、肃然起敬是个形容词,形容看到,听到或想到某一动人的事迹后出现的恭敬,钦佩的态度和心情。

54、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