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 正文

刘禹锡的简介-通用44句

刘禹锡的简介-通用44句

刘禹锡的简介 1、二、作品:《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2、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

刘禹锡的简介

1、二、作品:《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2、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3、刘禹锡很小时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后来,刘禹锡考上了进士,在三十岁时升到了监察御史,和韩愈、柳宗元成为了好朋友。刘禹锡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举措,但改革也触犯了很多宦官和官僚们的利益。

4、刘禹锡听从了母亲安排,很快就与裴氏成婚。婚后夫妻二人相亲相爱,无比幸福。此时,人生的大事已经完成两件。不过,在刘禹锡心中,他那从孩童时期就立下的志向才刚刚步入征程。

5、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6、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7、斯时被贬为广西柳州刺史的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同榜进士,诗歌唱酬,友谊殊深。当他读到《陋室铭》后,获知刘禹锡遭受势利小人冷遇时,愤懑不平,立即上书朝廷请求:“情愿以自己被遣之地柳州换和州,虽得重罪,死不恨。”虽未获准,但足可见“患难识知己,文人更相亲”的高贵品质。

8、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9、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10、悒悒何悒悒,长沙地卑湿。

11、楼上见春多,花前恨风急。

12、我常说,朝云的离去是幸运的,因为不会再有任何一个女人看见东坡先生流落海南岛的身影。我想,豁达的东坡也不愿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他是懂爱的。刘禹锡不同与东坡,他虽然失去了妻子,但还有一个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这样的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

13、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14、殷勤望归路,无雨即登山。

15、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全文共81字,字字珠玑。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篇名作是刘禹锡一气之下挥毫写成的。

16、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17、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那不过是随顺当时“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的习俗罢了。因此“刘禹锡彭城人”说法是不确切的。

18、一、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后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19、——《谪居悼往二首》

20、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23]-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21、猿愁肠断叫,鹤病翘趾立。

22、郁郁何郁郁,长安远如日。

23、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势利小人早已化作黄土一抔,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24、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

25、【诗人简介】

26、世称刘宾客。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27、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

28、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29、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30、牛衣独自眠,谁哀仲卿泣?

刘禹锡的简介

31、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32、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

3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34、刘禹锡共先后去了两个妻子。

35、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36、元和八年(813),在朗州陪伴刘禹锡度过八个年头的薛氏,终于耗尽她生命的最后一缕光,撒手人寰。刘禹锡留着泪为她写下了两首悼诗。

37、在第一任妻子不幸病逝后,刘禹锡续娶了福州刺史薛謇之女。薛小姐虽然从小养尊处优,但就和后来的朝云一样,没有因为朗州地远而选择放弃。相反,她的誓言就如温庭筠后来所说的,“共郎长行莫围棋(为妻)”。薛氏以她的深情与坚韧,为刘禹锡的生命增添了一束温暖而短暂的光亮。

38、比起同时代别的男人来说,刘禹锡这样真性情的就少很多了。他是一个会当着旁人面前为亡妻哭泣的人。一边哭泣,一边还在嘴里诉道:“十年夫妻,你陪我走过了辉煌到落寞的人生,也添下了二子一女。如今一旦离去,且不说未能看见我重归朝堂而深感遗憾,就是眼前的生活,离开了你,又该怎样活下去呢?我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抚摸着摇篮里的孩子,他还那么小,谁来给他换洗衣服啊?便是饿了哭唤,又有谁听能到啊?……”

39、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忱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40、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41、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42、考中进士后,刘禹锡回乡省亲。彼时,当年那个跟随父亲上山拜师的孩童已经二十三岁了。母亲得闻儿子将归来,早已为他挑选下一位知书达礼、品貌贤淑的女子。这位姑娘是河东裴氏族人,名雅卿。初听这个温润的名字时,你仿佛就会觉得,这是那才子佳人爱情中必不可少的符号。

43、终日念乡关,燕来鸿复还。

44、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时,刘禹锡也接连被贬,二十三年后才回到洛阳。公元842年,刘禹锡在洛阳病死,享年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