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 正文

梅的意象-推荐99句

梅的意象-推荐99句

梅的意象 1、陆游是酷爱梅花的诗人,他将梅花作为一种精神载体,象征着坚贞不屈,这可以与诗人的生平相联系,陆游生在南北宋交际的动乱年代,有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将收复故土...

梅的意象

1、陆游是酷爱梅花的诗人,他将梅花作为一种精神载体,象征着坚贞不屈,这可以与诗人的生平相联系,陆游生在南北宋交际的动乱年代,有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将收复故土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可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毫不作为,陆游曾因主张用兵多次遭朝廷罢官,其理想被现实打击,可那一腔赤忱却从没有磨灭,而他借梅咏志,纵然环境艰险,但是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有自己的信念,这是与恶势力的无畏抗争与对理想的永不言弃。在这里,梅花的出现就是一种傲然不屈的精神和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气韵。

2、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3、除了梅开识春,古人也充分注意到了梅色白,有香的特征。其中最常见的便是梅与雪相互比拟。陈朝诗人苏子卿《梅花落》:“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开。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

4、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尚书·商书·说命下》中:“王曰……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6、作为调味品

7、直接食用鲜果这一习惯应该是从新石器起就开始的。先民们看到了树上的梅子,然后采摘而食。这也是对于食物最简单的处理方法,直接食用。

8、先秦至两汉:吃梅的果实

9、早梅张谓

10、墨梅居简

11、食用鲜果

12、其实要说与梅花相关的艺术文化,体现最深的还是在诗画之中,拿诗来说,咏梅的就数不胜数,古诗之中,最著名的要属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放弃改革,后退居钟山所作,其诗的意境与王安石的心境是共通的,前两句写梅花不惧严寒,在墙角中默默盛开,哪怕不被人赏识也毫不在乎,和诗人当时的状况很相似,哪怕环境艰难,也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动摇;后两句写梅花的清香,就算环境恶劣,也依然要散发幽香,这种品行是高贵的,而诗人以梅自拟,沁人的暗香就如诗人卓越的才华,偏居一方仍要默默奉献自己,直到生命的终结。这里表现的是梅花凝寒绽放,不惧艰险的傲气与默默奉献的高贵品性。

13、诗歌中的梅意象及其意蕴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14、(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15、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

16、自古以来,梅花就备受文人推崇,也深受百姓爱戴,许多城市都将梅花作为市花,她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也跟竹和松共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爱梅,往往是喜欢它特有的品性,例如凌霜斗雪,象征着它的傲骨,坚韧不拔;不与百花争奇斗艳,象征着它的淡泊名利,清高出尘;文人爱梅,于是歌颂赞美它,在文人手中,梅花俨然是一种精神象征,而在不同人的笔下,梅花所表现出的气韵也是不同的。

17、《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18、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9、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20、从上学开始,梅花就与我们相伴,这是除了月亮、酒等之外,我们见到最多的诗歌物象了。那么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青睐呢?

2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22、可见,当时梅不但被更为广泛的种植,而且梅的种类也很多。所以,梅的广泛种植,为赏梅花咏梅花提供了土壤。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走过了严苛的秦法,结束了汉代儒家一枝独秀的局面后,迎来了一波新的思想热潮。而“越名教,任自然”正是这一时期的思想核心。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孕育了梅花的文化。

23、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24、在《诗经》中还有一首关于梅子的诗歌。

25、(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26、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27、从众多的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咏梅之作主要是着眼于【梅花的早开】这一特性上,此外,虽然也涉及到梅的颜色,梅的气味,但是其意义只求“形似”,是浅层次的、初步的梅花的形象。还未形成以梅借喻人的道德品格的文化现象,尚属于梅花文化的兴起阶段。但是,经过了先秦至秦汉漫长的“吃梅的阶段”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古人总算是注意到了梅之花,并将其带入到文学作品中,终于开启了中国古代赏梅文化。

28、中国人与梅结缘,始于吃梅。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注意到了这种果实。通过考古发掘,目前在新石器时期的多处遗存中都发现了梅核儿(或疑似梅核)遗存。最早的一批如在距今7000多年左右的河南裴李岗遗址中发现的梅核,上海青浦崧泽遗址中发现了果核碎片,疑为野生杏梅等。但由于新石器距离今天年代较远,我们无从知道当时先民们吃梅的方法。再晚些,在商周至秦汉这段时间,通过文献资料及考古发掘,可知道在这一时期,古人吃梅的果实的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三类:

29、萧衍的《子夜四时歌·春歌》“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

30、梅花,作为植物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尽管我们见到它的次数不多,但是在诗歌中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象了,它所代表的意义也是我们都很熟悉的。

梅的意象

31、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32、比如下面诗句:

33、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34、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35、梅干、梅脯

36、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沽的节操。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来映衬(衬托)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

37、梅花(12-3月)的花语代表:坚强,不屈不挠、傲骨,高雅。当百花盛开的时候,你找不到她的身影,她不喜欢凑热闹。百花凋谢,大雪纷飞时,她才兴致勃勃地顶着风冒着雪而来。

38、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39、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0、我国深厚的梅文化将梅花赋予了一种“无处不见其雅,无处不闻其香,无处不见其神”的韵味,古人常以梅花赞美人,表现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高孤傲感,《诗经》有云“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的《梅花三弄》就是对梅花不惧寒霜、高雅傲然的气节的歌颂,该曲深远清雅,与梅花带给人的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处,听后使人沉迷其中回味无穷。

41、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42、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43、目前在商周出土的铜鼎、陶罐等许多器皿中也发现了梅子与兽骨、鱼肉的混杂。如在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万多件随葬的物品中,有一件是青铜制的盘,有趣的是这件盘下还架着木炭,盘里有一条鱼,与现代“烤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更为稀奇的是,在鱼骨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梅核】。在先秦时期,醋还没有被发明,而梅子性酸,可以去除鱼腥味儿。所以,梅子在这一时期,应用十分广泛。

44、当然,除了诗词作品外,梅花的精神还体现在画作之中,如元朝的王冕,就以画梅著称,他的墨梅别具一格,堪称一绝。《墨梅图卷》是他的代表作,画上的墨梅枝干挺秀、清新脱俗却又生机盎然,将梅花刻画的是栩栩如生,其孤傲高洁之感跃然纸上,倒是与王冕本身的性格很相似了。再配上那首著名的《墨梅》,真是诗情画意,也难怪会成为流传千年的不朽名作,其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现的也是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然。

45、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超凡脱俗,诗词中梅花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

46、墨梅张臬

47、早梅齐已

48、(5)清冷淡雅的美人

49、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50、白梅王冕

51、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52、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53、忆梅李商隐

54、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5、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56、梅是一种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纵然环境艰险,却总能在恶劣的环境中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默默奉献,哪怕孤寂无依、哪怕无人在意,也要将自己仅有的芳香留在世间,给寒冷的冬天增加生机,也给雪白的大地增添一抹颜色。冰清玉洁、超凡脱俗,从内到外都散发魅力,这是每个积极向上的人都应该追求的精神境界。

57、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58、要说梅花审美的兴起,与汉代花梅(观赏梅)的广泛种植不无关系。有学者指出,我国梅树的历史,在汉代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西汉以前,主要以果梅栽培为主。而在此之后,花梅逐渐增多。在汉代的许多文献中都可发现,梅树被广泛种植的证据。如:扬雄《蜀都赋》:“被以樱梅,树以木兰。”《西京杂记》卷一:“(汉)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梅七:朱梅、紫叶梅、紫华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59、“王”指的是殷商王。和羹就是肉羹。这段儿的意思是说宰相的地位好比造酒用的曲料、做肉羹用的盐与醋。由此可见梅子在这一时期作为调味品的重要性。其实,【盐梅和羹】是当时非常广泛的吃法。在《春秋左传》中晏子也曾以盐梅和羹来比喻自己与齐侯的“和而不同”。

60、梅先天下春,这是梅最可贵之处。

梅的意象

61、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寓意人的高尚品德,但这是从明代开始才有的。梅,在中国古代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最早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是作为果梅出现的,相比它的花,先民们更在意的是它的果实。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古人才注意到梅的花,才开始赏梅、咏梅、借梅喻人等,渐渐的,梅也逐步地形成了既定的文化形象。

62、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63、(4)隐者高士的象征

64、在马王堆辛追夫人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的梅核、梅干,并且,标牌称其为“元梅”、“脯梅”,由此可推测,在当时直接吃的新鲜梅子可能称为“元梅”,而被加工过了的梅干则被称为“脯梅”。

65、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66、梅花香自苦寒来,铮铮铁骨红梅赞,迎风傲雪独自开。

67、此外,对于梅子,先秦时期还有一种颇为高级的吃法,即作为“调味料”,就相当于现在的【醋】。

68、早梅李公明

69、这是毛主席的咏梅词,虽词牌主题都相同,但所营造的意境却是截然相反的,陆游词带了更多的悲凉与孤寂之感,而毛主席的词则要积极乐观许多。该词塑造的是梅花坚韧不拔的形象,隐喻的是中华民族在革命中英勇无畏的精神,通过该词表达一种敢于斗争、奋发有为的革命情怀;同时,词的下阙写报春,又将梅花默默奉献的精神隐喻其中,象征着革命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最后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展现了梅花的谦逊与低调,山花烂漫喻指中华民族的春天,当革命胜利之后,那些走在最前方的革命战士却退居一旁,只看着祖国的美好河山默默微笑。

7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71、王安石的《梅花》可以说是最著名的咏梅诗之一了,而在词之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了,后来毛主席品读了这首词后,也写了一首同名词,也是十分经典传神的,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文人们对梅的欣赏与热爱。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7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73、由于梅花独特的生物特征,往往迎寒而放,美而不俗,香而不艳,深得各代文人贤士的喜爱,在诗歌中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

7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75、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76、以什么样?

77、此为梅之元亨利贞四德。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

78、精神和气韵;

79、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80、前文说到,这一时期的思想核心是“越名教,任自然”。所以,名士们对于自然中的四时万物也显得的格外的关注。当然也注意到了梅早开的这一特性。“梅花特早,偏能识春”。因此,在感春之作中,【梅开】成为了早春的一个典型的意象。而【梅落】也代表了春去。首先就是乐府横吹曲《梅花落》的出现。主题大约是因梅花飘落、春色将逝,抒发兵革辛苦、久戍不归之情,南北朝直至隋唐此曲极其流行,成了笛曲中最著名的作品。在这之后便出现了拟作《梅花落》的热潮。鲍照、萧衍、萧纲、萧绎、谢脁、等都有相关的传世作品。

81、试析“松竹梅”的象征意象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松竹梅岁寒三友的阐述,分析了松竹梅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象征艺术表现,提出了“松竹梅”岁寒三友是中国古代文人理想主义思想的体现,以及庶民对和平吉祥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82、梅,独天下而春,作为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

83、墨梅赵秉文

8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5、春落梅枝头。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最希望的和平。这些,都是梅花的象征意义。

86、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87、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88、梅花的意象是不畏严寒,坚强奋进的精神代表。

89、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90、(2)凌寒不屈的顽强

梅的意象

91、(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92、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93、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94、松竹梅,号称“岁寒三友”,历来为中国文人所喜爱,因为她不畏严寒,斗霜傲雪,坚强、孤傲、不媚俗,大多文人把她作为自己的写照。

95、这首诗以【梅的生长周期】来暗指主人公思嫁的心理。这里着眼的还是梅的果实,而不是梅花。所以,可以看出,无论是日常的饮食中,还是文学、诗歌中,梅都是以梅子形象出现的,古人还未将目光与笔墨着眼于【梅之花】上。那么,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赏梅之花的呢?

96、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97、随着先民们对于梅子的接受度的提高,以及梅子的增多,采摘的梅子开始有了剩余,为了便于存储,或偶然情况或有意为之,古人发现了“梅干”、“梅脯”,于是,对于梅子,古人又多了一种吃法。《礼记·内则》:“鱼脍,芥酱。麋腥,醢酱。桃诸、【梅诸】,卵盐。”梅诸,即梅干。

98、魏晋南北朝:梅花审美的兴起

99、梅原产我国,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里有:“漂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鼎里,发现了一颗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要目的而过渡到赏花。“梅始以花闻天下”,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艺梅咏梅之风日盛。《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晋代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陆凯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