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 正文

关于名人交友的小故事50字【精选98句】

关于名人交友的小故事50字【精选98句】

关于名人交友的小故事50字 1、古代有两位好友,一位是名叫董仲舒的学者,另一位是名叫韩非子的政治家。董仲舒因为韩非子的才华和智慧而向他敬佩,两人成为了好友。他们经常一起...

关于名人交友的小故事50字

1、古代有两位好友,一位是名叫董仲舒的学者,另一位是名叫韩非子的政治家。董仲舒因为韩非子的才华和智慧而向他敬佩,两人成为了好友。他们经常一起讨论学问和政治,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2、交朋友如:要选择靠谱的人,才能赢得友情的回报。

3、交友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几个:

4、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

5、刎颈之交:为朋友两肋插刀,可歌可泣。

6、朋友是心灵的港湾:交友可以在困难时给予彼此支持和鼓励。

7、《左传》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叫做孟尝君的贵族,他非常擅长结交朋友。有一次,他听说了晋国的大将军晋献公很喜欢美女,就特意安排了一位美女前去晋国,成功结交了晋献公。

8、刎颈之交:形容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关系。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羊角哀与左伯桃的羊左之交

10、知音之交:指知心朋友。出自《列子·汤问》。

11、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则善于听。一天伯牙子在山里弹琴,志向在高山,钟子期能听懂这段琴音是高山的雄伟壮观,伯牙的志向在流水的时候,钟子期能听出是在讲水的波涛汹涌,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了之后,伯牙将琴摔了,终其一生都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世间,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其弹琴的人了。

12、2、管宁和华歆

13、知音之交:俞伯牙弹琴遇到知音钟子期,两人互相欣赏。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摔破琴,再也不弹了。

14、在古代,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贫穷的农民,一个是富有的商人。他们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成为了朋友。尽管他们身份不同,但他们彼此关心和帮助。

15、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他们一起经商,鲍叔牙知道管仲家境不好,分给他多一些钱,不收利润,管仲有了钱就还给鲍叔牙。后来,鲍叔牙推荐管仲做了齐国宰相,管仲感激不已。

16、智伯深感自己的错误,后来对伯乐说:“我可以放弃相国的地位,但我不能失去你这样的朋友。”

17、知音之交: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听出他的高山流水之志。

18、1、钟子期和伯牙

19、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0、古代友谊小故事:两位好友,一人贫穷一人富有,富友借给贫友钱,贫友努力还清。

21、这则典故告诉我们,交友要慎重选择,与正直诚信的人为友,可以共同进步;与虚伪背信的人为友,则会被带偏甚至受害。因此,交友要慎之又慎,不要因为一时的快乐而忽视人性的本质。

22、出自庄子大宗师的莫逆之交

2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友谊比权利更重要。

24、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他们一起经商,管仲总是多拿钱,鲍叔牙却解释管仲是因为家有老母需要赡养。

25、交友典故源于《左传》:齐宣王问孔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如何?”

26、知己知彼:交友要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和背景,保持真诚与包容。

27、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极好的朋友,鲍叔牙是齐国的贵族,而管仲家境贫寒,生活很窘迫。两人尽管身份悬殊,但鲍叔牙非常欣赏管仲。他对管仲十分真诚、宽容,总是在经济上帮助管仲。后来,正是由于鲍叔牙对齐桓公举荐管仲,才使得管仲有机会成为齐国的国相。

28、农民帮助商人处理生意上的困难,商人则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困难和快乐的时刻,友谊变得越来越深厚。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友谊不受财富和地位的限制,只要心灵相通,真诚相待,就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29、莫逆之交:意气相投,友谊深厚。

30、管鲍之交

关于名人交友的小故事50字

31、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交

32、生死之交

33、八拜之交:形容情谊深厚的朋友关系。出自《尘饭涂羹》。

34、这类的故事很多的,比如说我国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交友故事就是说有的人是不值得去救的因为这种人非常可恶

35、刎颈之交-廉颇与蔺相如

36、廉颇与蔺相如因误会而产生矛盾,但后来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他们结成深厚的友谊,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37、管鲍之交:互相理解,信任长久。

38、曹操深感孔融的细心和谦逊,从此两人成为了真正的好友。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关心的基础上的。

39、这些小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友谊的真挚和深厚,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

40、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41、他们的友谊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帮助,也在人生道路上给予了彼此支持和鼓励。这个交友典故告诉我们,好友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共同成长是建立真正友谊的重要因素。

42、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室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纷纷避而远之。

43、伯牙绝弦:知音难求,为永远的友情缅怀。

44、除了“管鲍之交”,还有“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膝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等等,这些典故都表达了古代人们对于友情和忠诚的崇尚和追求。这些典故不仅在古代文学中经常被引用,也是现代人们交往中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45、多年后,贫友发达,富友遭遇困境,贫友不离不弃,帮助他渡过难关。真挚友谊,超越财富。

46、据史书记载,北郭骚是春秋时期齐国名士,对父母十分孝敬,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

47、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48、他一再给韩愈写信,直言不讳地规劝忠告,终于使韩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他把张籍引为生平第一至交

49、好的,以下是一些交友典故及简要内容:

50、东汉时,山东胶东书生公沙穆隐居在东莱山求学,为筹集求学经费,穿上粗布衣服到陈留郡长官吴祐吴大人家做舂米雇工,吴大人见其谈吐非凡,就与他结交为好友,并资助他继续求学。后来公沙穆学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正义官员。

51、桃园结义:结拜兄弟,共同追求理想。

52、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两人曾一起做生意,管仲总是多分钱,而鲍叔牙从不计较。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管仲曾箭射公子小白,然而公子小白即位后,鲍叔牙却推荐管仲为相,最终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53、管鲍之交。昔,齐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自幼以贫贱相交。后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终始如一。管仲曾有言道: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故而古今谈知心结交,心曰“管鲍”。

54、后来,晋献公因为孟尝君的帮助,让齐国得以保全,从此两人的友谊更加深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交友需要善于察言观色、懂得取舍,也需要真诚、信任和互相帮助。

55、以下是5个交友典故,每一个都体现了一种交友的态度和价值观:

56、古代友谊小故事:孟子讲述了一个名叫“相如”的故事,他与一位名叫“陈平”的人结为好友。一次,陈平因得罪宰相而被迫离开京城,相如为了不让好友受到伤害,冒着生命危险在宰相面前为他辩护,最终陈平得以重回京城。这个故事展现出了真正的友谊精神,即在危难之时不离不弃,为朋友挺身而出。

57、“管鲍之交”是历史上有名的交友典故。管仲和鲍叔牙是两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商业家,他们互相扶持,共同成长。鲍叔牙欣赏管仲的才华,尽管管仲家境贫困,鲍叔牙仍然与他结为好友,共同谋划大业。在齐国政治动荡的时期,两人互相扶持,共同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管仲去世后,鲍叔牙深切缅怀这位挚友,称赞他是“天纵之圣”。

58、知音之交-俞伯牙与钟子期

59、他的好友诗人张籍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播,就对他姑息迁就。

60、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为兄弟,誓共患难。后刘备称汉室宗亲,招兵买马,与二弟一同征战天下。三人义结金兰,忠诚不渝,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兄弟义气故事。

关于名人交友的小故事50字

61、知音之交:俞伯牙与钟子期,一曲高山流水,引得知音共鸣。子期离世后,伯牙终身不再弹琴,因为再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

62、三思而后交友:要慎重选择朋友,不要轻信陌生人。

63、管宁和华歆

64、鸡黍之交:范式与张劭,两人曾于鸡黍村头约定两年后相见。到了约定日期,张劭母亲怀疑范式不会来,但范式千里迢迢赶来赴约,让张劭母亲感叹友情之深。

65、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春秋时期的两位音乐家,他们因音乐相识相知,结为好友。后来,钟子期病逝,俞伯牙非常伤心,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于是便“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66、量力而为:交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避免因为朋友而受损失。

67、这个问题很有趣,让我们来看看古代中国的交友典故吧。

68、钟子期和伯牙

69、管鲍之交:管仲与鲍叔牙,两个好友在困苦时期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共同成长。管仲曾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70、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71、范仲淹和王质

72、招贤纳士,天下贤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时有左伯桃,乃西羌积石山贤士。幼亡父母,奋发攻书,义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遂赴元王处,值雍地,于竹林间茅舍,求宿于羊角哀。二人彻夜长谈,十分投机,结成生死之交。伯桃年长,角哀为弟。后一同赴仕,不幸中途因风雪连日,二人因衣食故不能同往,伯桃决然以死以助角哀前往。角哀不可拒,遂一人得见元王。封后,即辞王回梁山树洞寻伯桃尸。卜地葬于蒲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环抱,风水极佳。为伯桃建享堂,塑仪容,立牌匾。不料此墓恰于荆轲之墓相近,故轲鬼逼伯桃。伯桃灵魂无奈,夜告角哀。角哀大愤,自刎而赴以助兄共战荆轲,裂其坟,抛其骨。此二人义交侠举,遂为千古美谈。

73、舍命之交-左伯桃与羊角哀

74、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为兄弟,共同抗曹。虽然他们最终未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壮志,但他们的友谊却流传千古。

75、通过这些交友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友情和忠诚的重视。这些价值观不仅在古代有其实用价值,在今天也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珍视友情和忠诚,与朋友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76、但他的家境不好,十分贫寒,以至于到了无钱奉养老母的地步。于是慕名去找当时名相晏子,希望得到一些粮食奉养老母。晏子久闻其名,觉得他人品很好,很乐意交他这个朋友。晏子不但热情地接待了他,临走又送他很多粮食、金钱。北郭骚谢绝了金钱收下了粮食,两人从此成了很好的朋友。不久之后,晏子受谗言被齐景公猜忌,逃亡他国,临行路过北郭骚家进来告别,晏子阐述了事情的经过,北郭骚只是说了一句:“请好自为之。”完毕送客。

77、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歃血为盟,磕头结拜,在后来的征战中三兄弟相互扶持,为千秋霸业-蜀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78、古代有两位好友,一位是名叫孔融的文学家,另一位是名叫曹操的政治家。孔融聪明才华出众,曹操深知他的才能,于是主动结交孔融。一次,曹操在宴会上故意倒酒,孔融却用手捧住酒杯,不让酒洒出来。曹操惊讶地问孔融为何如此,孔融回答:“我怕酒洒了会弄脏您的衣服。”

79、忘年之交:孔融与祢衡,两人年纪相差很大,但这并未影响他们成为好友。孔融称赞祢衡:“天赋英才,超越世俗。”祢衡则回应:“孔融是谦虚的君子,我是狂妄的小人。”

80、知音之交:指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谊。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则善于欣赏。俞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钟子期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后来钟子期去世,俞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于是毁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81、廉颇觉得自己功劳大却比蔺相如比下去而不服气,后来得知蔺相发为了国家不与自己计较便脱衣带着荆条上门请罪,后来二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82、桃园之交: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于桃园结义,共同追求天下太平。关羽曾说:“誓死相随,至死不渝。”这便是桃园之交的忠诚与坚定。

83、高山流水

84、管鲍之交:指的是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谊。管仲和鲍叔牙曾一起做生意,分钱时管仲总是多拿一点,但鲍叔牙并不认为管仲贪心,而是知道他家里贫困。后来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鲍叔牙也向齐桓公举荐管仲。

85、这些典故都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表明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对友情的珍视和依赖。

86、鸡黍之交:形容守信用的朋友关系。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87、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际,二人结成生死之交,式为兄,伯为弟。

88、管夷吾与鲍叔牙的管鲍之父

89、廉颇和蔺相如

90、管宁和华歆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因为华歆爱财且学习不专注引起管宁的反感。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关于名人交友的小故事50字

91、鸡黍之约

92、孔子回答:“君子与其交,其言也信,其行也正;小人与其交,其言也华,其行也背。”

93、鸡黍之交:季札和子产是好友,季札退位后到子产家小住,子产以鸡黍招待他。

94、胶膝之交:形容感情深厚、极为亲密的朋友关系。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95、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知音,他们能通过音乐理解彼此的思想和感情。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毁琴以谢知音,表示对友谊的珍惜。

96、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且生活上有失检点,喜欢。

97、古代友谊小故事:鲁迅曾讲过一个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有两位好友,一个叫做“智伯”,一个叫做“伯乐”。智伯是晋国的相国,伯乐是一位马商。一天,智伯向伯乐请教马匹的选购之法,伯乐便给智伯推荐了一匹名叫“千里马”的好马,但智伯并不相信伯乐的话,千里马最终被其他国家的君王买走了。

98、挂剑之交,典故出于《史记》,春秋时,吴国季札出使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很爱他的剑。季札已心许,准备回来时再送给他。等到回来时,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剑挂在徐君墓上,表示不能因徐君已死而违背自己许剑的心愿。后以"挂剑"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讳称朋友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