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 正文

程颢程颐是哪里人【60句精选】

程颢程颐是哪里人【60句精选】

程颢程颐是哪里人 1、[chénghàochéngyídú] 2、程颢、程颐和朱熹借助儒学、佛学和道家理论,创立的一套思想体系——理学。 3、程颢程颐读的拼音 4、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

程颢程颐是哪里人

1、[chénghàochéngyídú]

2、程颢、程颐和朱熹借助儒学、佛学和道家理论,创立的一套思想体系——理学。

3、程颢程颐读的拼音

4、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二程十五、六岁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皆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提出了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

5、二程兄弟的基本哲学观点是一致的,他们都把“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或称之为“天理”“道”。

6、程颐虽然也偶谈“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之类,但毕竟谈得不多。

7、在此以前,虽然也有人提出过“理”,但只是被作为事物的规律提出的,而把它当成万物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则从程颢开始。

8、朱熹说:“夫以二先生倡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不传之后,可谓盛矣。”

9、二程兄弟在总结了先秦关于理和道的观念以及宋初以来的思想家关于理的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理”抽象为宇宙的本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提出来,构造了一个以理为最高本体的唯心论体系。

10、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程朱理学”中的“程”主要是指程颐,而非程颢。

11、较之周敦颐、张载和邵雍,二程进一步摆脱了道教的影响而回归到儒学正宗,胡安国曾说:“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而后其道可学而至也。”

12、朱熹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思想集大成者,开创了紫阳学派。他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由其校订的“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

13、都是“理学大师”。

14、先来了解下北宋的周敦颐,我们熟知的那篇美轮美奂的《爱莲说》就出自这位大师之手。他受到祖师爷陈抟道士的影响,以道家的语境写了一本书叫《太极图说》。他有两个出色的徒弟,哥哥程颢和弟弟程颐。多年以后,兄弟俩从老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无极”理论中抽出“理”的概念,后面自成一家,便是理学的雏形。

15、他认为“理”不仅总摄天地万物,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16、在二程那里,既然理是宇宙本原,那么,认识理、体认理的真谛也就成了他们的最高追求。

17、程颐认为儒家哲人早已说过,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格物”就是穷理,“理”是人内心固有的,只是往往被外欲所诱惑,使理、心不能会而为一。这样,人欲和天理就会对立,且人欲会导致天理的丧失,为此,认识天理应“求于体”、“求于内”,应主动地“存天理,灭人欲”,以此化解个体与社会、个体欲望与社会秩序之间的矛盾,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够真心地去履行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18、北宋程颢和程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天人关系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因为是儒学的发展,所以又称新儒学。

19、理心一体,万物皆在我心中,因此人们不需要去认识了解客观世界,而只需要认识自己的心即可。

20、洛学的形成受到了前人的启发和影响,而从根本上说,二程的思想具有相当的独创性,从而别具一格,自成体系。

21、所以,要使自己的心不为外物所迷,必须超然于物质、精神的欲望之外,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天理,保住“良知良能”。

22、程颢是北宋人。程颢(hào)(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23、程颢说:“天者,理也”,“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24、程颢认为,理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趋势,“理者,天也”;认为“器亦道,道亦器”,将道视为无始无终的万物主宰。

25、然而,理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形态正式形成,还要归功于“洛学”的兴起。

26、二程的观点有所不同。程颢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天理就在人心中,所以只需要在自身下功夫就可以了。而程颐虽然也认为人性是善的,但是却认为不能仅仅在心上用功,必须要去外界寻找天理,必须依靠外界的力量“格物致知”来让自己的人性达到至善的境界。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认为是心的问题,一个认为要约束自己,通过外界规则来修身养性。

27、二程曾说:“父子君臣,常理不易。”又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理的原则“推之而四海皆准”,不仅不能违背,而且要顺“理”而行,自觉接受“理”的支配,依“理”行事,具体说来,便是严格遵循封建秩序。

28、还认为,一物须有一理,但一物之理即是万物之理,而万物之理就是一个天理。

29、世界上只有一个绝对的理,包括人在内的万物都是由“理”派生出来的,它们在“理”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统驭万物的绝对精神实体。

30、第三部分(二程同中有异)

程颢程颐是哪里人

31、至此,二程完成了理学思想体系的基本建构,成为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32、第三部分(总结)

33、很显然,这种主张与程颢的主张有明显的差别。

34、程颢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直接开启了此后的陆王心学。

35、第二部分(二程观点)

36、程颢读音一直是会被后人误读的东西,“程颢”的“程”是常见字,和“成功”的“成”同音,而“程颢”的“颢”则与“浩然正气”的“浩”同音。程颢是北宋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同为奠基人的是程颢的弟弟程颐,后人一般称呼这两兄弟为“二程”。

37、到了南宋时,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陆九渊则继承了程颢的思想。两人将这两种思想发扬光大,就是后来的大名鼎鼎的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虽然学派不同、观点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存天理去人欲。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面的主人公阳明先生更多是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从而对程朱理学的突破和创新。

38、因此,他又认为“欲传圣人之道,扩充此心焉耳”。

39、强调“我”与天地万物不可分,天地万物皆与我浑然一体,“天人本无二”,只要人们“诚敬存之”,使内心寂然无事,便可达到“仁”的境界。

40、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外部世界的客观性,其客观唯心主义倾向比较明显,他的思想后来由朱熹全面继承并大成。

41、事实也的确如此,不仅由二程开始充分论证的“理”是宋明时期儒学的最高范畴,而且这时期学术思想的体系与规模也是二程确立的,因而,其思想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理学的正统与典型形态。可以说,程颢、程颐乃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42、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不知说透了没有。

43、这样,天理才能存在,人欲才能有效地遏制,儒家的伦理规范才能变成现实。

44、读音:chénghào、chéngyí。

45、cheng二声,hao四声,cheng二声,yi二声

46、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

47、由程颢、程颐二兄弟所开辟的洛学,是宋明理学中的重要学派。

48、他明确宣称,“心”生来就具有知万物之理的“良知良能”,“心是理,理是心”。

49、尽管如此,二程兄弟对于“理”的体认也同中有异。

50、北宋的程颢和程颐,河南洛阳人,他们创立的理学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才成为一代理学大家的。

51、对此,他曾说:“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程颐也主张天理论,他说:“天下只有一个理”“万物皆是一理”。

52、程颐特别强调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以为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也,所以阴阳者道也,离开了阴阳便没有道。

53、宋明理学经过周敦颐、张载、邵雍等人的共同努力,思想体系已初步形成。

54、创立洛学

55、二程兄弟把封建主义的等级制度与伦理原则,上升到了哲学本体论的高度。

56、程颐所认为的“理”,重在指客观事物之所以然,如水之所以寒,火之所以热,是自然之理。

57、第一部分(原因)

58、因而,程颢突出宣扬“良知良能”说,认为“良知良能,皆天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59、不仅如此,在人类社会中,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

60、是的。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又称周元皓,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因仕宦生涯,经常迁徒。虽收生传道授业,但无长随门生,有影响者不多,程颢、程颐曾以师礼事之,但实为学友。周氏学术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道学,间杂佛学。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后人编成《周子全书》。

上一篇:生日短句 写给儿子

下一篇:没有了